
美股第二季度财报季已揭开帷幕,与以往一样,金融板块中大型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表现最为抢眼。
伴随着美股财报季的是美国三大股指近期都屡创新高,富拓乘时推出的7月之星推广,本月交易标普500点差砍半,请点此查看详情。
在本报告中,我们将分析摩根士丹利的业绩,其核心数据如下:
- 每股收益(EPS): 1.24美元 vs 市场预期1.23美元
- 总营收:135亿美元vs 市场预期130.3亿美元
【交易深研】 别看市场涨得欢,熊来时守得住吗?
全球主要股市交出了令人惊喜的成绩单,其中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31.73%,位居涨幅榜第一;日经225指数上涨27.19%位列第二。
更加惹眼的是,我们各类栏目分享中密切跟踪的纳斯达克100指数6个月内竟飙升39%,创股指最佳上半年表现。
然而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,上半年气贯长虹的日经225指数过去一月来已不再刷新阶段高位。此前表现同样亮眼的欧洲股市也陷入困顿。
虽然中期内的上涨惯性令日股仍有望延续牛市步伐,但快速回撤或牛熊切换在所难免,特别是在市场累积巨大涨幅,各国经济滞涨风险始终萦绕市场上空的情况下。
在无法预料的市场混乱时期,我们肯定不能一味“硬抗”。股票交易者会寻找带有避险能力的股票来度过难关,这类票还能让交易员分散投资组合,降低风险。
【行情分析】美元加息预期进一步减弱,本周市场怎么走?
美元指数主跌,跌破100
6月美国CPI同比上涨3%,导致美元的加息预期进一步减弱。根据利率期货价格的显示,市场预期美联储7月末的政策会议上加息可能性约为92%,但此后直到2024年降息之前不会再加息。
市场的预期并不一定代表事实,美联储的加息路径仍扑朔迷离。比如此前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下半年至少还会两次加息,许多美联储委员也做了加息2次的表态。美联储官方一直维持着更为鹰派的态度。
我们对美元的定性为“有节奏的看空”。“看空”是因为美联储货币政策到了加息周期的末端,美元势必主跌。“有节奏”是因为美联储并没有对加息松口,随时可能会有一些鹰派的言论和行为,短暂的拉升美元。
“有节奏的看空”,对于节奏的把握,可以更多依靠技术。上周我们在周评中说到,在大方向已定,但前方仍较为晦暗的时候,容易“浑水摸鱼”,投资者如果想跟基本面消息会特别难,根据技术形态来看准确性可能更高。
【现学现用】股神巴菲特第三次出手,买了什么?
当地时间7月10日,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耗资33亿美元,收购Dominion Energy公司在美国马里兰州液化天然气(LNG)公司Cove Point液化天然气、石油气业务中50%的有限合伙权益。伯克希尔哈撒韦能源公司对Cove Point持股比例增至75%。(第三笔)
在2023年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继续买入西方石油(OXY)的股票,目前已持有这家石油巨头超过25%的股份,价值逾100亿美元。(第二笔)
除了西方石油和马里兰州液化天然气公司这两笔重大投资外,还投资了大量的日本五大商社的股票,平均持股超过7.4%。这五家商社还大量投资了全球的石油、天然气及矿产资源,扮演了产业组织者的角色。可以这么说,五大商社也是全球商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。(第一笔)
从巴菲特今年的投资看,对传统能源行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。
巴菲特投资传统能源行业赚什么?他看到了什么?传统能源行业现在有三大优势:
【行情分析】CPI通胀大幅下降,美联储7月或是加息终点?
2023年已过半,美联储一年8次的利率决议中也已过了4次,在4次决议中,美联储在2、3、5月都加息25个基点,而6月是在10次加息后的第一次暂停了加息。
一连串的10次加息,一共加息500个基点,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,压抑通胀率。
最新的美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通胀率公布是同比上涨3%,是两年来最小的增幅,低于市场预期的3.1%。在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,核心CPI通胀跌至4.8%,也是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,也是低于市场预期。
通胀终于大幅回落,市场对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预期大幅下降,紧缩周期即将到达终点,对股市而言可说是可喜可贺。
美股三大指数昨天大幅上涨,标普500更收于去年4月以来最高点,美元指数则创下15个月新低。
7月或是加息终点
【行情分析】美国CPI通胀发布在即,纳指或获得新提振?
2023年以来美国股市表现良好,主要股指平均涨幅超过40%,这得益于多种因素,其中之一是美国经济增长表现出韧性,尤其是劳动力市场强劲。
值得注意的是,美联储决策一直左右着股市走势,对加息周期即将结束的预期引领了股市的复苏。
美联储自2022年3月启动加息, 今年6月利率达到5.25%的高位,不过点阵图显示今年至少还有两次加息。
投资者密切关注今晚揭晓的通胀数据,市场预计6月CPI环比增长0.3%,同比涨幅料进一步回落至3.1%(见图表),比前值的4%距离明显。
*图片来源:彭博 (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通胀率 2027年7月至今)
如果实际读数符合市场预期,美联储或无需再加息两次、将终端利率推高至5.75%。当利率最终达到通胀率的两倍,货币政策将发挥强有力的作用。